|
倉儲三核心:“收貨”、“發貨”、“存貨”“收貨”、“發貨”、“存貨”是倉儲中的三個核心業務。這三個業務之間,如果其中一個業務的閉環工作沒有處理好,就有可能給其他兩個業務帶來麻煩。 “收貨”,包含了采購到貨、調撥到貨、銷售退貨等入庫作業業務,要對送貨的要求、收貨履約的流程等等進行規范以及執行; “存貨”,很多業務對應“收貨”,對各種收進來的貨進行不同方案的儲存,在儲存的同時,還要支撐“發貨”的業務需求,需要對到貨的碼放以及儲存環境進行規范,并對存貨的安全負責; “發貨”,我們平時電商購物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了,“發貨”是訂單履約環節中的一環,負責將貨從倉庫打包好(含復核、承重等環節),交由承運單位;在訂單履約環節中,“發貨”是倉儲流程工作中最后一環。 我們結合實際倉儲業務和實邦科技的WMS產品來聊聊關于“揀貨策略”的事情。 揀貨策略的目的 提升作業效率與質量 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產品都搬到了網上銷售,對應的在現在的倉儲業務中,影響作業方式選擇的因素就很多了,比如產品尺寸、建包件數、訂單結構等等原因,很難用一種方式就搞定全部業務了,通常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制定不同的揀貨策略來確保整體訂單的發貨順暢。 ♥建包件數——多:建議“邊揀邊分”的方法; ♥建包件數——少:建議“二次分揀”。 簡單分析一下,建包件數多的波次,無非是兩種情況,要么是因為SKU數量多,要么是SKU數量沒有那么多,但是總件數多。SKU數量多,會讓揀貨的小伙伴停留的庫位多(默認一位一貨),行走的距離多,那么這種情況花費在揀貨區的時間就已經夠長了,如果使用“二次分揀”的方法還要再回去分揀一邊,這樣就會很浪費時間了;SKU數量沒有那么多,但是總數多,就會讓揀貨的小伙伴停留在某一個庫位的時間長。 在不造成擁堵的情況下,大家想一下,一個揀貨波次中很多訂單都需要這個SKU,那揀貨的小伙伴在這個庫位揀貨的時候像不像一個“二次分揀”的動作?建包件數少的波次,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揀貨速度是相對比建包件數多的波次要快一些的,使用“二次分揀”的揀貨方式可以讓揀這些波次的小伙伴快速進出揀貨區,并且揀貨和分揀的分工,也可以讓揀貨區的使用效率更高一些,讓更多的人投入到揀貨作業中。 未來工廠 一定是無人化 對于系統來講,自動化的集成程度越高,對外部條件要求越苛刻,換句話說要想實現高度的自動化,需要對很多東西制定嚴格的標準。 在這一點上,實際業務中分歧還是很大的,標準化和靈活性總是難以兼顧。我們認為,業務在發展過程中,要以靈活性為輔助,標準化為目標,如果是用來輔助當作過渡用的靈活方法變成了正式的標準流程,阻礙了真正有利于長遠發展的標準化建設,那就得不償失了。 關于智能倉儲,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走進我們的現實,智能工廠、智能倉儲等等,實邦貨架也相信,未來的工廠一定是無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