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庫管理的人效成本伴隨著近些年電子商務、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物流行業呈現欣欣向榮之態,倉儲業作為物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轉型發展的契機。 理論上,倉庫是貨物的“中轉站”,對企業效益的提升沒有直接影響力。但現實是,公司所有決策的誤差帶來的庫存壓力都直接反映在倉庫上。如果沒有從企業總體物流的高度來看待倉庫的庫存控制和管理,倉庫要么混亂不堪、要么貨物過期、要么貨物難以滿足需求。綜上,倉庫對市場的反應遲緩,影響后續銷售,最終影響企業效益。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資料顯示,2015-2019年中國物流保管費用(即倉儲費用)逐年提升,到2019年中國物流保管費用(即倉儲費用)已高達5.0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4%。 倉儲成本很高,降成本迫在眉睫。降成本,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有一定難度了。有的朋友會想到人員方面可能是一個突破口,如提高考核標準、淘汰落后員工,讓優秀員工提升收入,但這些在勞動密集型的倉儲物流行業很難實施,原因在于我們所處的行業需要相應的人力在崗位上用體力進行勞動,即便有人表現突出能夠多做一些工作,但在勞動力方面上,能夠做的突破實在是有限的。 現實中,很多公司通過電子表格計劃和追蹤勞動力進度表和實際情況,手動過程容易出錯。這個過程不會對倉庫中的任務進行準確的實時查看,或允許管理層識別低效率。倉儲成本節省的第一部分中的一大驅動力是了解數據,因此可以應用分析,然后制定一項改進的戰略計劃。 勞動力成本通常是倉庫中最大的費用,而在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許多業務中,它甚至可以占倉庫總運營成本的50%。 將勞動力管理與公司的倉儲管理結合起來,通過確定高性能領域以及可比較的低效率,可將這些成本降到最低;提升員工個人能力也是提高勞動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員工培訓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因為錯誤引發的勞動力資源浪費情況的發生。 此外,在旺季,需要建立相應的人力外包體系來對沖因加班而導致費用上漲問題。
上一篇貨架是如何分配倉庫空間的?下一篇倉儲貨架的擺放技巧 |